在高效液相色谱(HPLC)分析领域,色谱柱作为核心分离部件,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决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。Kromasil 色谱柱凭借高柱效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宽 pH 适用范围,广泛应用于医药、食品、环境等领域。然而,若保存方法不当,易导致固定相塌陷、柱内残留污染物堆积、柱效下降等问题,大幅缩短使用寿命。本文将系统梳理
Kromasil 色谱柱的正确保存方法,涵盖保存前预处理、不同使用状态下的保存策略、长期储存维护要点及常见误区,为实验室人员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引。
一、保存前的关键预处理:清除残留与平衡柱床
无论短期暂停使用还是长期储存,保存前的柱体清洁与平衡是基础步骤,其核心目标是清除柱内残留的样品组分、流动相添加剂(如盐类、缓冲剂)及有机改性剂,避免固定相被腐蚀或堵塞。具体操作需遵循以下流程:
首先,针对不同流动相体系选择适配的冲洗溶剂。若使用过含缓冲盐的流动相(如磷酸盐、醋酸盐缓冲液),需先用5%-10% 的甲醇 / 水溶液或乙腈 / 水溶液(不含盐)以 1.0-2.0mL/min 的流速冲洗 30-60 分钟,确保移除柱内盐类 —— 盐类残留会在柱内结晶,导致柱压升高、峰形拖尾,严重时会损坏固定相颗粒。若分析过含强极性或难洗脱组分(如蛋白质、色素)的样品,需先用100% 的甲醇或乙腈冲洗 20-30 分钟,再切换至保存溶剂,避免残留组分在柱内吸附凝固。
其次,完成冲洗后需进行柱床平衡。根据后续保存条件,将色谱柱切换至对应的保存溶剂并维持 10-15 分钟,确保柱内充满保存溶剂且柱床处于稳定状态。平衡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柱压变化,若柱压波动超过 5%,需排查是否存在管路泄漏或溶剂互溶问题,避免因压力骤变导致固定相塌陷。

Kromasil 100-2.5-C18 液相色谱柱MH2CLA10
二、分场景保存策略:短期暂停与长期储存的差异化操作
Kromasil 色谱柱的保存方法需根据停用时间长短调整,核心原则是避免固定相干燥、防止化学腐蚀、维持柱床稳定性,具体可分为短期暂停(1-7 天)与长期储存(超过 7 天)两种场景。
(一)短期暂停使用的保存方法
若色谱柱仅暂停使用 1-7 天,且后续仍需在相同流动相体系下使用,可采用 “原位保存” 策略,操作步骤如下:
用当前流动相(不含盐)以 0.5-1.0mL/min 的流速冲洗 10-15 分钟,清除柱内残留样品;
保持色谱柱与管路连接,关闭输液泵,将柱两端的堵头略微松开(留出微小缝隙),避免柱内溶剂因温度变化产生压力波动;
若实验室环境温度波动较大(如昼夜温差超过 5℃),需将色谱柱转移至恒温柜(温度控制在 20-25℃),防止溶剂挥发或冷凝导致固定相干燥。
需特别注意:若短期暂停期间流动相含易挥发组分(如四氢呋喃),需每天检查一次柱内溶剂液位,若发现液位下降超过 1cm,需补充新鲜流动相,避免固定相暴露在空气中。
(二)长期储存的保存方法
若色谱柱需长期储存(超过 7 天),或后续可能更换流动相体系,需采用 “离线密封保存” 策略,核心是选择适配的保存溶剂并确保柱体密封,具体步骤如下:
冲洗柱体:若之前使用过含缓冲盐的流动相,先用 5%-10% 甲醇 / 水溶液冲洗 60 分钟,再用 100% 甲醇冲洗 30 分钟;若使用过酸性或碱性流动相(pH<2 或 pH>8),需先用中性甲醇 / 水溶液(pH=7 左右)冲洗 40 分钟,再切换至 100% 甲醇或乙腈;
选择合适的保存溶剂:Kromasil 硅胶基质色谱柱(如 C18、C8 柱)推荐使用100% 甲醇或乙腈作为保存溶剂,这类溶剂极性适中,既能防止固定相干燥,又能抑制微生物滋生;若为特殊固定相(如氨基柱、氰基柱),需使用50% 甲醇 / 水溶液,避免固定相水解;
密封柱体:冲洗完成后,立即断开色谱柱与管路的连接,用无尘纸巾擦拭柱两端的接口,迅速套上专用的 PTFE 堵头(确保无残留溶剂泄漏),并在柱体标签上标注保存日期、保存溶剂及前次使用的流动相体系;
储存环境控制:将密封后的色谱柱直立放置在阴凉干燥处,避免阳光直射(紫外线会加速固定相老化),环境温度控制在 10-30℃,相对湿度不超过 60%,同时远离有机溶剂挥发源(如甲醇、乙腈试剂瓶),防止柱体材质被腐蚀。
三、保存后的维护与复用检查:确保柱效恢复
色谱柱从保存状态恢复使用前,需进行系统性检查与活化,避免因保存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影响分析结果。具体操作包括以下三个关键步骤:
首先,外观与密封性检查。取出色谱柱后,观察柱体是否有破损、漏液痕迹,检查两端堵头是否松动 —— 若堵头松动,需立即补充保存溶剂并重新密封,防止固定相干燥。若发现柱内溶剂出现浑浊或变色,需重新用新鲜保存溶剂冲洗,排除微生物污染或固定相降解的可能。
其次,柱效与压力测试。将色谱柱重新连接至 HPLC 系统,用保存溶剂以 0.5mL/min 的流速缓慢启动泵,逐步升高流速至 1.0mL/min,观察柱压是否稳定(波动范围应 < 3%)。随后注入标准样品(如萘、苯甲酸钠),记录理论塔板数、对称因子及保留时间 —— 若理论塔板数较保存前下降超过 10%,或对称因子偏离 0.9-1.1 的范围,需用梯度洗脱法(如甲醇 / 水从 5% 升至 100%)冲洗柱体,恢复柱效。
最后,流动相兼容性过渡。若复用后的流动相体系与保存溶剂差异较大(如从甲醇切换至含缓冲盐的水溶液),需用 5%-10% 的甲醇 / 水溶液(不含盐)作为过渡溶剂,以 1.0mL/min 的流速冲洗 30 分钟,避免溶剂互溶产生气泡或柱压骤升。
四、常见保存误区与规避建议
在 Kromasil 色谱柱的实际保存过程中,实验室人员常因操作不当导致柱效下降,需重点规避以下四类误区:
误区一:直接用含盐流动相保存—— 缓冲盐在柱内易结晶,堵塞固定相孔隙,导致柱压升高。规避建议:保存前必须用无盐溶剂冲洗,确保柱内无盐残留;
误区二:柱体横放储存—— 横放会导致柱床受力不均,长期可能引发固定相塌陷,影响柱效。规避建议: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保存,均需将色谱柱直立放置,柱两端保持水平;
误区三:使用纯水作为保存溶剂—— 纯水易滋生微生物,且会导致硅胶基质固定相水解,缩短柱寿命。规避建议:仅在特殊固定相(如亲水作用色谱柱)的短期保存中使用纯水,且需添加 0.05% 的叠氮钠抑制微生物;
误区四:保存后直接接入新流动相—— 不同溶剂的互溶度差异可能产生气泡,或导致固定相突然收缩 / 膨胀。规避建议:恢复使用前需用过渡溶剂梯度冲洗,确保柱内溶剂与新流动相充分兼容。